元朝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,陈友谅亲自率领60万大军攻打洪都,意图一举与朱元璋决战,决定打破朱元璋的战略平衡。面对这个威胁,朱元璋也不得不全力出动,但他的东面还有张士诚的势力,他必须防备张士诚的突然袭击。为了防止张士诚趁机袭击自己的后方,朱元璋出征前特地派人通知江阴守将吴良,指示他务必严阵以待上升浪,抵挡张士诚的进攻。
随着鄱阳湖之战爆发,陈友谅逐渐丧失了优势。为了扭转战局,陈友谅几次派人请求张士诚帮忙,建议趁机偷袭朱元璋的大本营南京。然而,张士诚始终未采取行动。后来的史学家普遍认为张士诚缺乏野心,错失了千载难逢的良机。《明史》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释,书中提到:
“太祖与陈友谅角,大军屡出,金陵空虚。士诚不敢北出侵寸地,以吴良在江阴为屏蔽也。”
展开剩余87%根据《明史》的说法,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时,南京城空虚,而张士诚之所以不敢趁机攻打南京,是因为江阴的吴良镇守在那里。吴良已经让张士诚尝尽了失败的滋味,他对吴良深感忌惮,不敢轻易发起进攻。
吴良在明朝建立后被封为“江阴侯”,死后追封为“江国公”。虽然他并没有像其他明初开国名将那样四处征战,但他却始终坚守在江阴一隅,凭借其超凡的军事才智,守住了这片关键地区,堪称朱元璋的铁闸,牢牢阻止了张士诚的西进之路。本文将结合史料,为大家讲述吴良的传奇事迹,希望通过他的故事,能够了解元末明初那段动荡的历史。
吴良,定远人,和朱元璋是老乡。根据《明史·吴良传》记载:
“吴良,定远人。初名国兴,赐名良。雄伟刚直。与弟祯俱以勇略闻。从太祖起濠梁,并为帐前先锋。”
吴良的弟弟吴祯与他一同成长,二人出身于定远一个贫困的渔民家庭。兄弟俩都高大威猛,性格直率,热衷于为弱者伸张正义,常被称为“吴氏双杰”。最初,吴良和吴祯的名字分别是“国兴”和“国宝”,但由于朱元璋的名字中有“国”字,二人便改名为吴良和吴祯。
元朝末年,苛政横行,百姓疾苦。至正二十年,朱元璋受命前往濠州招募起义军。吴良和吴祯兄弟两人毅然投奔朱元璋,成为朱元璋麾下的第一批亲信,和徐达等24位重要将领共同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。
《明史·纪事本末》有记载称,朱元璋招募了700多名士兵,其中24人后来成为他的重要将领,这些人后来被称为“淮西二十四将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吴良和吴祯兄弟排在徐达、汤和之后,显示出他们在朱元璋队伍中的重要地位。
在朱元璋的部队中,吴良和吴祯兄弟不仅是忠实的先锋官,而且两人还极为擅长水战。尽管在朱元璋初期的征战中,他麾下缺乏水战将领,但吴良和吴祯凭借自己渔民的背景,能够熟练地在水中侦查和作战,堪称“两栖战将”。《明史·吴良传》中提到:
“良能没水侦探,祯每易服为间谍。”
至正十四年,吴良在攻打滁州时,凭借其卓越的勇气和战斗力,带领部队“先登陷阵,身被数创犹战”,立下赫赫战功。朱元璋对他大加赞赏,随后任命他为百户。在随后的战斗中,吴良总是冲锋在前,为朱元璋稳定江北的局面立下了不小的功劳。
随着更多的优秀将领加入上升浪,吴良的角色逐渐由先锋转变,但他依旧始终随朱元璋征战。至正十六年,吴祯协助攻下南京,立下赫赫战功。
与吴良并不完全相同,他不仅勇猛,而且非常擅长从敌人的薄弱环节入手,制定战略,解决难题。朱元璋曾称赞他为:“吴良,今之吴起也”,将他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相提并论,可见朱元璋对他才能的认可。
至正十七年,朱元璋派遣徐达和吴良进攻镇江,随后攻克了常州。第二年春,常遇春久攻宁国未果,朱元璋指派徐达前去支援,吴良则被留守常州。临行前,徐达告诫吴良:“一定要守住常州,等我回来再攻江阴,江阴地处要冲,必难攻克。”
江阴当时是张士诚的地盘。徐达走后,吴良心生一计,决定趁敌人松懈时发起进攻,趁着大雾掩护,夺取秦望山,最终一举拿下了江阴。朱元璋听闻后大为欣喜,立即任命吴良为江阴的守将。
在长期的守卫过程中,吴良不仅保持着对士兵的严格训练,还通过每日夜宿城楼、枕戈待旦来保持高度警觉。正如《明史·吴良传》所记:
“夜宿城楼,枕戈达旦。训将练兵,常如寇至。”
吴良的守城之术不仅体现在日常训练上,还包括严密的军事策略。每当敌人来袭时,他总能迅速有效地应对,让张士诚的多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。
至正十九年,张士诚为拿下江阴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,准备动用大量兵力和舰船。然而,在吴良的坚守下,张士诚的进攻不仅被击退,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吴良巧妙地调动兵力,成功实现了以少胜多的奇迹。
吴良的勇猛与智谋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,正如明代学者王世贞所说:“吴良以布衣至大将,可谓风云际会。”他不仅是军事上的天才,还拥有出色的战略眼光,使得张士诚屡次遭遇失败。
张士诚最终在至正二十年失去了江阴,对此,他曾多次催促张士诚进攻南京,但由于对吴良的深刻忌惮,张士诚始终未能下定决心。
后来,朱元璋与吴良合力攻破了苏州,彻底消除了张士诚的威胁。吴良因功被加封为“昭勇大将军”,并继续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。
洪武元年,朱元璋即位,吴良被任命为苏州镇守,后晋升为“江阴侯”,并在这片土地上稳定了局势。他的为人谦逊节俭,且廉洁自律,深得人民爱戴。
吴良的一生虽未如徐达等开国名将那般显赫,但他却在长达11年的坚守中,以不屈不挠的精神,完成了自己的使命。他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后人,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榜样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选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